低碳能源应用与人工环境营造理论

发布者:郭曼发布时间:2025-09-17浏览次数:65

一、研究方向

  • 方向1:高品质人工环境营造理论与技术

  • 方向2:低碳可再生能源存储与高效利用技术

  • 方向3:建筑智慧柔性用能技术

二、团队核心成员

(一)团队负责人:   谷雅秀  副教授/博士生导师

学术背景:西安交通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高品质人工环境营造与能源高效利用。

(二)骨干成员

1.孟庆龙 教授/博士生导师

学术背景:西安交通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建筑智慧调控与柔性用能。

2.檀姊静 副教授

学术背景:重庆大学博士(RMIT University 联合培养);研究方向:多尺度环境营造及评价、低碳能源技术。

3.万蓉 副教授

学术背景: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。

4.隋学敏 副教授

学术背景:同济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低碳人工环境营造技术与能源系统。

5.江超 副教授

学术背景:长安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可再生能源规划及应用。

6.杜涛 副教授

学术背景:重庆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地下空间通风与污染物控制。

7.康凯 副教授

学术背景:西安交通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空调制冷技术。

8.李子爱 讲师

学术背景:清华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室内空气污染物传输机理及控制。

9.白晓帅 讲师

学术背景:西安交通大学博士;研究方向:氢能储存及利用。

三、团队研究特色

本团队以高品质人工环境营造理论与技术(低碳通风理论与技术、建筑热湿环境形成机理及节能调控、辐射供冷理论及技术研究、城市通风与城市环境微气候、室内空气品质与污染控制、火灾安全、建筑环境的行为节能与智慧化能耗模拟及预测等)、低碳可再生能源存储与高效利用技术(地热能、太阳能、风能、空气能、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及技术;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性能优化及分析、换热器强化传热传质性能研究及技术应用;氢储能及清洁取暖技术等)、建筑智慧柔性用能技术(HVAC需求侧响应;暖通空调系统的智慧化、节能控制、模拟仿真、性能优化;建筑设备故障识别与诊断;区域供热的管网智能优化等)为特色研究方向,多项技术成果已成果转化(转让或许可)并获得工程应用。本团队入选陕西省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。

四、团队科研成果

围绕团队研究特色,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,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奖,多项发明专利在相关企业进行了成果转化,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50余项,科研到账经费约1000万元。


五、联系方式

电话:029-82337233

邮箱guyaxiu@chd.edu.cn




Baidu
map